U闲生活

看上双,做先“蜂”! 2025-10-17  

  • 2012年,中国第一个国有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拾起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承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始了她的征程。她的面前有无数国外成功美术馆的案例,也有无数对当代艺术好奇又疑惑的目光。2025年,她跨过了第一个地支轮回。To be, or not to be, 没有结果的选择产生了新的选择,重要的是在反思中创造,这可能就是当代文化、思想和艺术对个人以及一座城市的特殊意义吧。


    图片

    敢于“不同”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迈出的第一步。在接过“上海双年展”主办单位接力棒之后的两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2014年对国内最富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事件“上海双年展”进行了“主策展人制”的改革。曾经“拉郎配”式的中国策展人与国际策展人“安全牌”组合被置于新成立的国际学术委员会审视之下。保障“上海双年展”在地性主张一事,不再通过策展人的国籍来体现,而是以更纯粹的思考与学术主张来实现。城市文化的自信与定力,公众观察当代艺术的视角与触点,在她的不破不立中,逐渐回归单纯。

    图片

    第10届上海双年展“社会工厂”展览现场,2014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图片

    第12届上海双年展“禹步”展览现场,2018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在更新的主策展人制度下诞生的“社会工厂:第10届上海双年展”,敏锐地捕捉到了上海是中国第一个将制造业移出主城区的城市,而它正在经历的“社会工厂”变革将在未来不断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之上,也将不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生活。“禹步:第十二届上海双年展”则在愈发激烈的社会变革中,观察到了被前行与回望的并峙所撕碎的当代人。而“前进一步,后退两步;前进两步,后退一步”的中国“禹步”,是它帮助人类突破重围,再现光辉的智慧心法。在“水体:第13届上海双年展”中,这种对城市与人类命运的关切蜕变为一股温柔的气力,向内改变自身的形制,以谈论开始将展览分为三个渐强的乐章,让“上双”成为第一个击破全人类困境而按时发生的国际艺术事件,也让上海向被封闭在1米社交距离内的人类传递出再次联结的讯息。这个讯息又在“宇宙电影:第14届上海双年展”中化作宇宙间的光轨,被保留并传递至目力所及与所不及的星辰大海。


    图片

    第13届上海双年展“水体”的第一阶段“湿运行”活动现场,2020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艺术家伊奇亚带领所有嘉宾与观众在共同呼吸中,感受海浪与联结。


    图片

    特雷弗·帕格伦作品《非功能性卫星原型(设计4;建造4)》《轨道反射器(比例模型)》《轨道反射器(三角形变体 #4)比例模型》在第14届上海双年展“宇宙电影”展览现场,2023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艺术家及奥特曼·席格尔画廊(旧金山)、佩斯画廊惠允。



    十五届上海双年展:花儿听到蜜蜂了吗?

    策展人:凯蒂·斯科特

    展期:2025年11月8日-2026年3月3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1-3层


    先“蜂”抵达,

    限量发售,

    只争朝夕!

    发售日期:2025.10.01-2025.11.07

    早鸟票:50元


    图片


    图片图片


    关于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Shanghai Biennale)始创于1996年,是中国大陆首个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自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方暨永久主场馆。从第1届以“开放的空间”为主题,经过第2届“融合与拓展”、第3届“海上·上海--一种特殊的现代性”、第4届“都市营造”、第5届的“影像生存”,第6届“超设计”、第7届“快城快客”、第8届“巡回排演”、第9届“重新发电”、第10届“社会工厂”、第11届“何不再问”,第12届“禹步”、第13届“水体”,直至第14届“宇宙电影”,上海双年展始终以上海城市为母体,秉持支持学术与文化创新的使命以开放的视野持续追踪全球语境下的社会变革及知识生产趋势,成为每两年一次集结于上海的大型国际当代艺术展示与交流平台。

上一页 下一页